投資者教育中心調查顯示網上購物對消費者有利有弊

逾三分之二網購族坦承網購更易引致衝動消費 近半數有過度花費傾向


2018年11月1日

  • 逾三分之二(68%)網購族表示網購引發衝動消費
  • 逾半(57%)受訪者表示網購容易導致不必要的花費,其中以女性和青少年尤甚。近三分之一(31%)受訪者表示因為網購而難於儲錢
  • 網購導致非必要消費的三大原因是便捷性(71%)、網上推廣活動(56%)及商品種類多元化(51%)

投資者教育中心網上購物調查發現,香港的網購一族容易進行衝動和不必要的網上消費,因而阻礙其儲蓄計劃。


是次調查於2018年2月進行,訪問了500名年齡介乎18至54歲,並於過去六個月曾進行網上購物的香港成年人。受訪者平均每月網購消費約1,227港元,網購三次。近三成(27%)網購族更表示每月會花1,500港元或以上購物,當中包括必要和非必要商品。


近兩成(18%)受訪網購族坦承因網購而無力清還信用卡欠賬,四分之一表示有個人貸款,平均欠債額達34,000港元。


網購族自相矛盾

網購族一方面因為便捷性(64%)、價錢便宜(63%)、商品種類多(60%)和容易找到心水貨品(45%)而選擇網上消費,但並非一面倒唱好。逾半(57%)受訪者承認網購令他們容易購買非必要的商品,有三成(31%)表示網購使他們難於儲蓄。


網購導致不必要消費的三大原因分別為其便捷性(71%)、網上推廣活動(56%)及商品種類多元化(51%)。


受訪網購族中42%有訂立個人開支預算,惟當中近三成(31%)有超支。價錢是超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半受訪者(48%)表示多買了商品的原因是網上商品便宜,有44%受訪者指是為了減低或免運費。


網上推廣及討論刺激衝動消費

逾三分之二受訪者(71%)表示網購前已有心水貨品,但近半數(49%)指出他們亦會因為受網上廣告及推廣優惠刺激而消費,亦有三分一受訪者表示(34%)會因為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相關的推廣帖文而引發購買慾望。


大部分網購族(79%)於過去一年最少參與一次網上促銷活動,三大最受歡迎的活動依次為:光棍節(56%)、聖誕促銷(37%)及於12月12日舉行的「雙十二」促銷(33%)。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先生表示:「網上商店24小時營運全年無休,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於網上購物,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廣告及產品優惠吸引,甚至被產品評價及社交媒體上的產品推介所影響。」


李先生補充:「消費者需要釐清『想要』及『需要』的分別,制定預算和支出限制,培養良好的購買習慣及避免衝動消費。」


從正面角度看,調查發現香港網購族在比較產品價格和種類方面頗為精明及積極。他們注重商品價格並會在決定購買前了解相關費用(62%)、查看用戶對賣家的評價(60%)、格價(55%)及搜尋優惠券或折扣(51%)。


最受歡迎的網上商品分別為服裝及配飾(64%)、家庭日用品(51%)及食品和飲料(44%)。


李先生表示:「投資者教育中心旨在透過各種工具及資源,助香港人管理預算及開支,從而妥善管理金錢。儘管我們日常的消費渠道不斷改變,培養良好的金錢管理原則卻是永恆不變,就是要用得其所及勿超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