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

窩輪
常見問題

以下提問與解答以虛構的認股證、正股及數據作為例子,講解正股的預期派息如何影響認股證價格。

  • 我購入以股票乙為正股並於4月下旬到期的認購證甲。為何認購證甲在3月中的買賣價低於其內在值,並出現1%負溢價?這看來不合理,因為認股證的價格應該最少等於其內在值,即正股乙的當前市價超出認購證甲的行使價的數額。

    儘管以上內在值的定義的並無不當,而在大部分情況下,衍生認股證的買賣價會高於這個"內在值",但這並不表示該內在值必定是衍生認股證的最低價值。一如以下所述,衍生認股證的買賣價有可能會低於這個"內在值"。

    持有認購證與持有正股不同,尤其是認購證持有人無權收取正股可能會派發的股息。在這個案中,我們注意到,正股乙將會在3月下旬公布年 度業績。按照以往慣例,正股乙很可能會在4月中除息。由於認購證甲於4月下旬到期,在釐定認購證甲在到期日的收益時,所採用的正股乙的市價將會是除息後的 價格。因此,認購證持有人可獲收益將會低於應有水平。雖然在3月中時仍未能知悉正股乙最終會宣布派發的股息金額,但市場上廣泛預期派息金額將會不少於 1.5元。故此,準投資者及流通量提供者在釐定認購證甲價格時扣除股息這做法並非不合理。

     
  • 那麼,認購證甲的價格在正股乙的派息公布日及除息日將會有何變化?

    假如宣布派息金額與市場預期相符,假設其他因素維持不變, 認購證甲的市價在正股乙的派息公布日或除息日都不會有任何變化,因為股息因素早已反映在認購證甲的價格內。

     
  • 假如正股乙最終的派息金額少於預期會怎樣呢?若派息金額多於預期,又會怎樣?

    假如流通量提供者在釐定認購證甲時採用1.5元作為股息折讓因素,而正股乙最終宣布派息金額少於預期,先前以較低價購入認購證甲的投資者將會獲利,這是由於假設其他因素維持不變,預期認購證甲的價格將會上升所致。至於已按折讓價沽出認購證的流通量提供者或會虧蝕。

    另一方面,假如正股乙宣布派息金額多於預期,假設其他因素維持不變,預期認購證甲的價格將會下跌。因此,那些已購入認購證甲的投資者便會虧蝕。

     
  • 為何不是所有衍生認股證都反映出股息折讓這負面因素,因而出現負溢價?這項因素何時會顯露出來?

    一般來說,衍生認股證在推出時的定價,通常都會有顯著的溢價,從而反映出認股證的時間值。股息折讓這輕微的負面因素會潛藏在認股證的溢價中,因此未必能容易察覺。在這個案中,由於認購證甲將於 4 月下旬到期,其剩餘時間值已日漸減少,以致預期派息的負面效應變得明顯,並從負溢價中反映出來。

  • 為何股息折讓因素的負面影響不只於聯交所買賣的正股乙的相類期權中?

    儘管股票期權與衍生認股證在多方面都相似,但兩者之間卻有一些不同之處,可引致顯著的價格差異。特別是在聯交所上市的股票期權屬美式期權,即該等期權可以 在到期日或之前行使,至於在聯交所上市的衍生認股證 ( 如認購證甲 ) 則屬歐式期權,即該等認股證只可在到期日行使。鑑於這個特點,認購股票期權的持有人可在到期日前行使期權,從而在除息日前取得正股。因此,實際上,股票期 權不應受派息影響,其買賣價應時刻高於內在值。

     
  • 那是否代表股票期權較衍生認股證更可取?

    歐式和美式期權 ( 包括本身亦是一種期權類別的認股證 ) 在市場上同時存在,用途各異。我們難以斷定哪個行使方式必定較另一個優勝。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應理解所購買的是甚麼投資產品,切忌混淆兩種特點不同的產 品。順帶一提,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歐式期權的價格一般是較美式期權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