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租樓兩面睇

人生階段
上車
理財
理財工具

香港樓價貴,選擇買或租解決住屋需要是許多人要面對的課題。年輕的Baba在母親協助下買了第一個單位,幾年後樓換樓,現在想多買一層收租,到底她是怎樣理財的?另一邊廂情侶Ron 和Yuki為方便上班,寧願多付一點錢在市區租屋,下一步又有甚麼理財目標?看看《錢家有道》發掘的真實個案。

真人語錄

Baba:買樓跟租樓的分別,前者是一種是投資,後者一種是支出。

Yuki:我家裡環境比較差,沒有很多私人空間。

Ron:比起透過買樓去得到安全感,手頭上有一筆鬆動的資金,是另一種安全感。

 

買與不買的5大考慮

買樓可能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筆、年期最長的債項。置業前一定要深思熟慮,考慮多方面因素:

  1. 自己及家人是否有住屋需要、哪方面的住屋需要(例如單位大小和地區等),及這種需要是即時性抑或是將來的。
  2. 單位價格是否在自己承擔範圍之內,是要算算手上有多少入市資金,如果不夠,便要制訂可行的儲蓄計劃。
  3. 長遠是否有能力供款,留意供款相對收入的比率,例如不超過收入的五成;亦要考慮息口變動對供款額的影響。
  4. 工作的穩定性,尤其是年輕人轉工機會較多,收入未必穩定,最好預留一筆款項,例如相等於6個月按揭供款額,一旦轉工甚至失業,亦無需面臨斷供。
  5. 再想想你的人生計劃。你是否會在目前的行業、機構、崗位長期工作?供樓可能帶巨大的財政壓力,令你放棄為追求理想而轉工的機會。

審慎規劃 安居有法

不論你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想擁有一個安樂窩。計劃自己的居所是人生大事,無論是租樓抑或買樓,你都需要作出重大的財務決定,而這些決定對你日後的財務影響深遠,必須審慎規劃。

租樓或買樓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財務狀況、生活方式和家庭因素,你可參考以下租樓、買樓比較,作出適當選擇:

  買樓 租樓
自由度 - 可按家庭需要進行較大的裝修改動
- 較難轉換居住地區
- 擺設裝修欠缺彈性
- 租期具彈性,可根據工作、上學需要而轉換居住地區
財務負擔 以銀行按揭貸款形式買樓,須承擔長期財政壓力 租金水平受市場環境影響
開支 開支較為繁雜,當中包括保養維修等突如其來的額外開支 不少雜費支出一般由業主負擔
投資價值 有機會獲得出租單位的租金回報或因物業升值而賺錢 租金支出並無任何投資或儲蓄價值
風險 如物業價格驟跌,有機會成為「負資產」 「死約」過後業主可能加租或中止租約
個人資產影響 資產可由家人或後代繼承 無資產累積成分